到底該怎樣給孩子早教
現在,父母為了能夠使自家的孩子成為牛娃或者說不輸在起跑線上,對孩子教育方式可謂是五花八門。早教機構、運動小場館、藝術、戲劇、書法、美術,孩子整體游走在各種培訓班中,可這種單方面“焦慮式”的教育對孩子真的好嗎?
就拿早教來說,近幾年,“四歲神童能分辨198個國家國旗”、“2歲兒童記憶力驚人”等新聞使得早教班成為“不輸在起跑線上”又一炙手可熱的選擇。然而,據了解上海的早教機構,普遍課時費都在200元左右,每節課45分鐘。且還有醫學專家指出某些早教機構的“閃卡”授課,其實對孩子眼睛的發育是不利的。所以如何早教對于家長來說并不是一件跟風就可以解決的事。
專家指出早教核心是家長,而不是早教班
對于要不要上早教班,許多新手媽媽表示有必要,她們認為早教機構可以教授“育兒經”,這讓她們平時在家也可以輕松給孩子早教。她們當中大多數在孩子一歲多時上早教班,也有少數父母在孩子二三個月就開始帶孩子上早教班。
也有家長表示,起初抱著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、分享意識的心態嘗試了早教班,但是發現孩子在這些方面并沒有成長,之后就沒有上早教班。而大部分的家長認為,早教班性價比不高。她們表示,市面上的早教機構遍地開花,質量參差不齊,花高昂的學費讓孩子在早教機構玩耍不如自己在家陪孩子。
其實無論是早教班還是在家早教,最主要的是看給孩子傳遞了什么信息,而這些信息是否符合寶寶現階段成長。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發育行為兒科主任章依文醫師表示,早期教育確實有用,她強調,無論是哪種早教形式,正確的早教應該是以家長教授學習為主,家長首先應該清楚了解寶寶適合什么。
章依文介紹,市面上的早教機構大致分為兩類:一類是政府開展的早期教育,從屬于教育局,是公益性質的活動。另一類是社會機構的早教,也就是要收費的。她表示,目前對早教機構的質量沒有明確的標準,除了從屬于教育局的早教機構會有一套標準之外,社會機構的早教則有偏知識教育、較符合孩子發育特點的教育和拔苗助長式的教育之分,家長選擇時則需要慎重。
到底該怎樣給孩子早教
專家建議,0-3歲的孩子在早教中主要發展五個方面的能力。
第一,發展運動能力,包括大、小運動,而各個年齡階段會有運動標準;第二,發展孩子的認知能力,所謂認知能力就是解決問題、思考問題的能力,這項能力不是基于傳授他多少知識,而是通過游戲、活動讓孩子自行探索,解決問題;第三,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,包括表達能力、理解能力,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幫助其提升這方面能力;第四,情緒社會性,指孩子能夠正常的依戀以及接受與家人的分離,能夠正常地與同學交往的能力,能夠掌控自己的情緒;第五,對孩子的感知覺能力的培養,即視覺、聽覺能力的發展。
她表示,“如果早教班基于此給不同孩子設置活動,培養孩子能力,對于家長來說也是可以選擇的。早教并不是要求孩子一定要學會這首歌或會畫一幅畫等?!?/span>
早教機構金寶貝的全球總裁及CEO張振宇,也十分認同專家觀點。他認為現在大部分家長覺得智能發展很重要但也不用太著急。他解釋,0-3歲的孩子,如果建立一個比較良好的身體狀態,建立起良好的社交自信,孩子未來的學習會很快。同時,他鼓勵家長應該多跟孩子互動,不管是在家里還是在早教班上。要通過游戲的方式能夠讓孩子覺得開心,孩子一旦開心就愿意學習更多的東西。
他強調,早教機構的教學理念應該以孩子在里面能夠開心、自由自在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探索為主。同時他還給出建議,家長在孩子3歲前,應注重孩子體能和性格的培養。3-6歲是對孩子的音樂感知、顏色感知的培養,這可以幫助孩子在這個年齡階段建立比較好的基礎和靈敏度,當眼睛很靈敏、對色彩、手工制品有敏銳的嗅覺,孩子就會愿意做更多的探索。- 上一篇:如何引導好動和多動的孩子 2019/3/16
- 下一篇:開學啦,孩子為何還患上“暑期綜合癥 2018/9/8